找到相关内容20篇,用时4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197)

    障碍。有些人总抱怨:“魔众太猖狂啦!你们修行肯定很顺利,我经常遇到一些魔障。”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只要你修行成功,魔王波旬就不高兴。有关经典中说,假如你是懒惰,就不会出现魔障,因为懒惰就是魔,你既然已经...显贵,傲气十足变得温顺谦虚。 为什么愿女人都变成男人呢?这方面的教言以前也讲过,佛教的思想并不是重男轻女,而是因为佛陀以智慧照见,女众业障深重,与男众比起来,许多地方自叹不如。因此,《宝积经...

    索达吉堪布 宣讲

    |入行论|善说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2/20013231289.html
  • 谈谈业报因果

    骂人得骂,击人得击。”这说明人与人间,若以粗恶的语言和行动加于人,对方一定会以同样的语言和行动相报。懒惰必受冻馁,骄傲必遭失败;杀盗淫妄,必受社会谴责和法律制裁,若骗人财物以养活身家,...苦乐的一般果报。   所谓善业必招乐果,佛经中谓善业大要有十:在身业方面,“爱物放生”、“廉正好施”和“离欲戒淫”;在语业方面...

    唐仲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83838905.html
  • 业与轮回

    。”又进一步说道:“有人若犯杀戒,或残忍,则将入地狱,若生为人则将短命。有人若虐待其他生灵,则将罹患沉疴。仇恨必丑陋,嫉妒必势弱,执拗必位卑,懒惰必痴暗。”反之,则将生于天界,若生为人,则将...的只不过是互相关联的因缘不断变现的精神、物质现象而已。除了心意造作的业(行为)之外,他看不到造业者;除了受业(异熟)之外,他看不到受业。他深深懂得,聪明人只是利用假施设的语言,把业的造作说成作者,把...

    赵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31339515.html
  • 索达吉堪布:弟子规讲解 第三课

    :早上醒了,爬起来吃顿饭,吃完后再睡一下;睡到中午吃点饭,之后又躺一会儿;到了晚上,吃了饭就更不用说了。萨迦班智达曾说,人的一半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但极个别的懒惰恐怕还不止。   总而言之,为了...

    索达吉堪布

    弟子规|孝道|弟子规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23081896605.html
  • 般若摄颂浅释 第九课

    》云:“愚闻空法名,皆生大怖畏。”意思是说,愚者听到空性法的名称也会生起大的怖畏。《大般若经》中也说:在外道、懈怠懒惰、求名利、嫉妒心强者,以及将大乘佛法当作买卖的商品等非法器前,不能传授大乘空...修持。第一是“知谛佛子”,即通达一切甚深真理的佛子。当然佛子里面,见到真实谛的一地菩萨以上的圣者也有,还有发了大乘菩提心的、对大乘空性法门生起胜解信的修行,他们以现量或比量的方式见到万法实相的缘故,...

    索达吉堪布 译讲

    |般若|般若摄颂|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01/23154096753.html
  • 菩萨戒本羯磨校勘说明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为令心住欲定其心心怀嫌恨憍慢所持不诣师所求请教授.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懒惰懈怠而不请.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遇疾病.若无气力.若知其师颠倒教授.若自多闻自有智力能令心定...行或于掌护所有财宝或于和好乖离诤讼或于吉会或于福业不为助伴.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为懒惰懈怠所蔽不为助伴.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有疹疾若无气力.若了知彼自能成办.若知求自有依怙.若知所作能引非...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345568.html
  • 梁武帝受菩萨戒及舍身同泰寺与“皇帝菩萨”地位的建立(1)

    56页 若不信者则不从受。谓初闻菩萨戒,不信,不顺,不能思惟。 □,贪者,多欲者,不知足,破戒,慢缓者,不护戒者 ,嗔者,恨,不堪忍者,懒惰...十八年(519A.D.)四月八日从慧约智者 国师亲受菩萨戒,其后梁国的王侯朝士、僧尼庶民从受菩萨戒者凡四万八千人(注2) 。《魏书》〈萧衍传〉:“(萧衍)令其王侯子弟皆受佛诫(菩萨戒),有事佛精苦,辄...

    颜尚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1848963.html
  • 菩萨律仪

    解,不能趣入,不善思维;有怪贪者,怪贪弊者,有大欲者,无喜足者,不应从受;毁净戒者,于诸学处无恭敬,于戒律仪有缓慢,不应从受;有忿恨,多不忍,于他违犯,不堪一耐者,不应从受;有懒惰,有懈怠...卷下,俗称梵网菩萨戒;二、瑜伽师地论菩萨地戒品第十,简称瑜伽戒品。从二种菩萨戒的形式看:前者是佛口亲宣的,且溯源于法身卢舍那及一切诸佛。后者系弥勒菩萨亲承佛言,而转述与无着菩萨。虽有是经是论之不同,...

    续 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40962887.html
  • 三论宗吉藏的二谛思想

    之理不可言说,但为教化众生却又不得不说;又,虽然言说,却又实无所说,要透过二谛的言说去体悟不可言说。所以对于不可言说之域,不应畏而止步,成为思维懒惰的最后避难所,吉藏的二谛思想的实质就是力图用理性的...成实论》,如僧睿、僧导等,也只是把它当作中观学的附属或入门阶梯来看待。但此后不久,成实学代之而起,整个南北朝时代成实学盛行,而中观学却转衰微。梁陈两代是成实学的鼎盛时期,特别是梁代研究《成实论》的高僧...

    纪华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1267616.html
  • 世亲菩萨对《无量寿经》诠释:《无量寿经优婆提舍》(1)

    菩提已得决定。’又如说言:‘由唯发愿便得往生极乐世界。’”(T31.141a) 世亲的《摄大乘论释》说:“别时意趣,谓此意趣令懒惰,由彼彼因于彼彼法精勤修习,彼彼善根皆得增长。此中意趣,显诵多宝如来...造。又造《唯识论》《释摄大乘》《三宝性》《甘露门》等诸大乘论。凡是法师所造,文义精妙,有见闻,靡不信求。故天竺及余边土学大小乘人,悉以法师所造为学本。异部及外道论师,闻法师名,莫不畏伏。”(T50....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41879285.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